WOOD BAIKE
白杪
INTRODUCE
白杪地方名稱
Balau,Balau kumus、Balau merah(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),Bangkirai(印尼西亞),Selangan batukumus(馬來西亞沙巴),Selangan batu(馬來西亞沙撈越-碼SLGB),Malagakal,Yakal,Guijo(菲律賓),Teng、Aek(泰國)"
白杪不規(guī)范名稱
黃梢,油抄,金油檀,梢木,沉水梢,白杪
白杪樹木與分布
常綠喬木,高達60m,直徑達1.8m。本類約45種,該類木材根據(jù)顏色分重紅和重黃兩類分布于東南亞各地區(qū)。主要從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進口,成批量。
白杪識別要點
材表常殘留內(nèi)皮,日曬易反卷。原木斷面常見空洞。白色長弦向帶狀的軸向樹膠道肉眼下明顯。木材有蠟質(zhì)感,具韌性,質(zhì)重硬,材色及纖維與竹子相似。
IDENTIFY
白杪橫斷面
心邊材區(qū)別明顯。心材黃褐色帶桃紅,具深色細條紋。邊材色淺,寬3~5cm。生長輪略明顯。斷面常見空洞。
白杪宏觀構(gòu)造
散孔材。管孔肉眼下略見,略少,大小中等;單管孔及徑列復管孔(2~3個);部分斜列;侵填體豐富。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明顯,環(huán)管狀、短翼狀及聚翼狀。木射線放大鏡下明顯,密度中,窄。軸向樹膠道肉眼下明顯,白色長弦向帶狀
白杪樹皮
厚1.0~2.0cm,質(zhì)硬,不易剝離。外皮淺褐色至灰褐色,具龜裂紋,背面常見白色斑點。內(nèi)皮淺紅褐色,韌皮纖維發(fā)達,易分離成棕絲狀。材表常殘留內(nèi)皮,日哂易反卷。
白杪樣品實拍
白杪木材材性
光澤弱;具臘質(zhì)感。紋理深交錯;結(jié)構(gòu)細而均勻;質(zhì)甚重硬;強度高,干縮小,加工較難,切面光滑,適宜車旋;釘釘易劈裂,握釘力強,須先孔。耐酸性強。很耐腐。干燥很慢,易端裂、劈裂和變形。氣千密度0.85~1.15g/cm3。
白杪木材用途
適用于重型結(jié)構(gòu)、海上建筑、承重地板造船、橋梁、碼頭設施、枕木、電桿、細木工、家具、酸液容器等。